
⼀般兒童發展⾥程碑
撰文者/楊楊臨床心理師
12/28/20241 min read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就是用台語描述1歲前孩子發展表現(7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9個月長牙齒)。
在台灣出生的寶寶們,在出院時都會拿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裡面有著寶寶出生的各項紀錄,頭圍、身高、體重、可愛的小腳印,還有預防接種時程表、牙齒保健檢查記錄表、各式衛教資料與表格、預防針劑簡要內容與可能副作用,還有爸爸媽媽最熟悉的九宮格大便卡!
隨著孩子的成長,大部分預防針都在2歲前完成接種,2歲後家長們很少會再拿起這本兒童健康手冊呢!其實在這本手冊最後有一張長頁附錄「兒童發展連續圖」!內容以時間軸搭配圖片的方式,讓家長們能夠看到兒童的發展里程碑。
翻開兒童手冊背面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吧!
如果年紀到了還沒出現圖中的行為,就是遲緩嗎?


圖片轉載自:https://reurl.cc/VY1M5Z


不一定。
舉例來說,在粗動作的部分,若1歲半的孩子能夠扶著扶手自己上下樓梯,這樣就達到了他/她的發展里程碑;而同樣1歲半的孩子,若僅能獨自站立,尚無法行走,推估可能為1歲左右的發展表現,那就需要接受進一步評估確認是否有發展落後或需要早期療育的狀況。
然而,發展表現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完全一樣的,所以會建議家長將連續圖作爲參考,並往前或後觀察2~3個月的表現;在觀察期間建議家長可以多與孩子遊戲,包括帶著孩子在家裡各個角落玩耍、學習撿拾玩具、遊戲時觀察孩子與自己及環境的互動(會不會注視大人、分享興趣、表情改變、叫名有無反應、用手指指著想要的東西等)、在孩子行動時將他的行為描述出來(例如:你在玩車車、弟弟把娃娃放在椅子上)等等。若觀察了一段時間,孩子的發展表現仍沒有明顯進展,建議家長帶孩子前往醫院接受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以確認孩子整體發展表現。
網頁圖文編輯/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