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了令人困擾的行為,大人該怎麼處理呢?
撰文者/楊楊臨床心理師
親職教養
8/18/20251 min read
情境一:看起來大約幼兒園年紀的孩子在賣場爆哭、躺地上翻滾…
1. 家長請先深呼吸冷靜,保持理智在線。告訴自己「我要找原因,而不是找麻煩。」
2. 找地方與合適的方式,讓孩子稍微發洩情緒:帶孩子到店外或是角落不影響他人行走的安全處,給自己與孩子約1~3分鐘左右的時間發洩一下情緒。
3. 有口語的孩子/3歲以上請用語言引導:
(若大人願意,可以在孩子情緒高張的狀況下,給予擁抱/牽手/摸頭等肢體接觸來降低孩子的情緒強度;若大人不願意,請至少待在孩子的旁邊,或讓孩子拉著自己的衣角/提袋)
命名/標記情緒「你很生氣」
描述情緒事件「因為不能買玩具/零食/飲料,所以你感覺很生氣」
承接情緒與同理「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部分人都會不高興」
引導冷靜「現在我們一起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氣,把生氣呼出來」
適度肯定孩子的努力「謝謝你有聽我說話,也配合冷靜」
引導及示範合適的情緒表達技巧「下次你很生氣時,你可以用說的來告訴我:『爸爸/媽媽不讓我買零食,我覺得很生氣』」
明確告訴孩子行為的原因並提供合適的選項「因為零食的營養價值比較低而且會影響正餐食欲,所以我沒有要買給你;不過如果你想要挑一些好喝的牛奶/優酪乳,我們可以一起去下一條走道找喜歡的。」
肯定孩子的配合與為健康做出的努力「謝謝你配合爸爸/媽媽,學習好好照顧自己的方法,也學習挑選合適的食物來給小身體營養。」
4. 還沒有口語的孩子/3歲以下的孩子,請大人給予行為+語言引導:
(若大人願意,可以在孩子情緒高張的狀況下,給予擁抱/牽手/摸頭等肢體接觸來降低孩子的情緒強度;若大人不願意,請至少待在孩子的旁邊,或讓孩子拉著自己的衣角/提袋)
命名/標記情緒「你很生氣」
描述情緒事件「因為不能買玩具/零食/飲料,所以你感覺很生氣」
承接情緒「你可以生氣一下,我在這裡陪你」
引導冷靜「小鼻子請慢慢吸氣,然後小嘴巴慢慢呼氣,把生氣呼出來」
肯定孩子的努力「我聽到你哭比較小聲了,你有努力冷靜很棒喔!」
引導及示範合適的情緒表達策略「下次很生氣,可以把生氣說出來+動作(例如握拳、插腰、聳肩等),像是:『氣氣』(可以的話當下就練習)!」
告訴孩子行為原因並給予選項「因為零食沒有營養,小身體沒辦法長高長大,所以爸爸/媽媽不會買;我們可以去找有營養的牛奶,讓你喝了可以吸收營養然後長高長大!」
正向回饋提升行為動機「爸爸/媽媽覺得你有練習冷靜、跟爸爸/媽媽好表達生氣的事,還有一起找有營養的牛奶,這些都是很棒的行為唷!」
其實在面對孩子強烈情緒的當下,大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冷靜,若要示範合適的情緒表達、給予引導、同理等等,其實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上述的內容只是原則性的建議,若認為在執行上有困難,建議找兒童臨床心理師做親職教養諮詢唷!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大人的聆聽、理解與示範,才能夠真正有所學習,而不是制止情緒或說出威脅的話語(例如:「不要哭、沒什麼好哭的、再哭把你丟在這裡」等等)。身為家長當然也不容易,畢竟現在的社會當中,厭童的人、不了解教養的人、背負著原生家庭議題的家長、意見很多的長輩、不友善的育兒環境、路人甲的評論等社會壓力,會讓大人帶孩子出門在外時的理智線更難把持。
身為臨床心理師,我最常給家長們的建議就是:
網頁文章編輯Miko